7月15日,“文创:理论与实务双向赋能——‘文创丛书’首发仪式暨文创产教研融合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主办,数十名来自高校、出版界、文创产业界的专家参会。
本次研讨会首次发布了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博学·文创”系列丛书,该系列教材共7本,包括《文化创意学概论》《文化创意传播学》《文化创意伦理与法规》《会展文创理论与实务》《旅游文创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设计学》《文娱文创理论与实务》,涉及文化创意学多个关键领域,涵盖文化学、传播学、法学、设计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学科,标志着我国文创教育与理论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在“文创新生态 产教新融合”主旨论坛上,文创丛书主编、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可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已有近100所院校使用该套教材丛书并纳入教学体系,累计销售量突破2万册;丛书以“数创教材体系”理念打破传统教材建设模式,注重思政性、原创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协调整合,以期实现从“才”到“人才”、从西化到中国、从单一到融合、从象牙塔到大社会、从课堂到课外、从“泛化”工具到“专精”工具的升级转变。
丛书策划编辑、来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方毅超总结了丛书的特点。他表示,七册丛书围绕伦理与法规、传播学、设计学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方面,结合大量本土案例,深入剖析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应用,突破了过去文创产业教材的“空白点”。在结构上,丛书的每一章都设置了学习目标、基本概念、案例研读、参考文献等模块,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领域的产教融合,已被不少高校列为指定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只有高质量教材才能教出高水平人才。承接教材这一话题,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邵明华以《构建原创性教材体系,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为题,回顾并展望了中国教材体系在过去十几年中的发展。她指出,尽管教材体系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材发展仍欠完善。当下文创产业教材体系性不足,且过度依赖“西方理论+中国案例”的模式,欠缺原创性。“精品教材的诞生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要有高水平的编写队伍和编写经验。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经验,高质量的教材是写不出来的。” 邵明华表示。
作为文创产业的业界人士,上海工艺美术厂董事长孙佩在论坛的最后做了《创意无极限、创造经典》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各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文化产品出现了以创新和精工良制为主导的设计趋势。面对AI在内的十二项“颠覆性技术”,设计师们应主动将其与设计融合,正如其所言:“设计是面向未来的。”在推动文化产品落地的商业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商业模式+艺术+科技(AI)=最佳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等式”,即以艺术赋予产品独特性,以科技作为核心,创造出来的产品才是独一无二、无法轻易复制的。
倍盈配资-倍盈配资官网-网上配资平台开户-国内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