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罗京
近日,由中国证券报联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展的2025北交所万里行调研活动走进新芝生物。2022年,新芝生物登陆北交所成为“生命科学仪器第一股”,公司总经理张思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交所始终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需求,不仅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更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助力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与组织能力上实现全面跃升。
上市三年 全链布局
新芝生物是国内较早专注生命科学仪器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拥有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真空冷冻干燥机、工艺流程温控系统、超声波清洗机、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全自动洗瓶机、基因导入仪、基因枪等20多条产品线、200多个产品型号,覆盖生物样品处理、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三大类产品领域。
2022年登陆北交所,成为新芝生物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张思远介绍,上市三年来,公司不仅在超声波处理、冷冻干燥、恒温控制等传统优势产品上持续迭代,更不断拓展新产品线,推动从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向覆盖“实验—中试—量产”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商转型。
例如,在传统超声领域,公司通过大功率、数字化电源及部件小型化等技术突破,开发出适用于工业级场景的产品,实现规模化商用。同时,丰富冻干与温控设备的产品型号,以覆盖下游客户更广泛的生产场景。
“我们从客户反馈中捕捉需求,持续推动产品矩阵的丰富与深化。”张思远表示。基于这一理念,新芝生物在煤矿清洗、宠物食品冻干等跨行业场景中开发出专用型号,定制化业务占比稳定在20%以上,不断拓展技术平台的适用边界。
“如果仅局限于高校科研实验室,就会错失其他产业化发展的可能。”张思远说,“企业经营实践告诉我们,许多成功的商业化方向无法提前预判,必须保持战略弹性,在资源配置与组织架构上为潜在机会留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后新芝生物也开始借助资本手段加速产业整合。2024年,公司收购宁波阿弗斯恒温公司55%股权,补强在工业温控领域的解决方案能力。
张思远表示,阿弗斯的产品线覆盖温度范围宽泛,主要面向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化工及新能源等行业,与公司现有渠道和品牌优势形成协同,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自主攻坚 逐步出海
随着在国内市场现有业务格局基本稳定,新芝生物正将战略重心向中高端仪器自主可控与全球化布局倾斜。
张思远表示,当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研仪器自主可控,叠加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与技术人才外溢,国产仪器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窗口。“尽管国内科学仪器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团队、产业配套与应用支持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全面追赶国际同行,部分产品已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在他看来,生命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已进入分阶段推进的关键时期。“目前,生物样品处理仪器等领域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生物分析类仪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在部分高端仪器领域,则仍需加速技术筹备与产品突破。”
以新芝生物为例,公司开发的厌氧型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及大容量、高浓度试管型生长曲线仪均已实现商业化,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与国外顶尖品牌同台竞争的能力。
在出海战略上,新芝生物采取“由粗到细”的渐进路径。张思远坦言,此前公司外贸业务多依赖国外经销商,尚未建立起本土化的服务网络。未来,公司将仿照国内“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配备售后及应用工程师团队,构建“销售—应用—售后”联动的服务铁三角,逐步在海外市场打造直接服务能力。
资本赋能 生态共赢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四周年之际,张思远结合公司发展实践,分享了其对资本市场赋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观察与思考。
他表示,四年来,北交所始终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需求,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推动优质企业持续汇聚,逐步形成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筑牢根基。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毛细血管”层面深化,自主可控已延伸至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与科研工具领域。在张思远看来,北交所的设立恰逢其时,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家在政策配套上高屋建瓴,通过这一直接融资平台,有力支持了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思远表示,上市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包括人才吸引力的增强、股东结构的优化、多元思想的注入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年轻人也更愿意加入上市公司,这让我们在人才竞争中具备了与北上广深科技企业同台竞技的底气。”
张思远进一步表示,科学仪器行业本质上是众多利基市场的集合,新芝生物的一大战略方向是成为“科研超市”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北交所为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合作的机会,助力我们抱团发展——既能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也能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健持续的回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倍盈配资-倍盈配资官网-网上配资平台开户-国内配资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